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09日

泸州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市属医院首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

清除“炸弹” 助患者重获健康

泸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医护人员与患者合影

◎ 邱晓辉

近日,泸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神经外科专业组成功开展了市属医院首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这标志着医院血管介入治疗技术达到了市级领先水平。

颅内动脉瘤 无声“不定时炸弹”

60岁左右的患者周女士因突发头昏头痛来到泸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就诊。医院外二科神经外科专业组辜十庆主任、副主任医师谢勇和主治医师李强根据患者病史、症状、CTA结果发现,患者系颅内前交通动脉瘤出血。

那么,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呢?据泸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副主任医师谢勇介绍,颅内动脉瘤其实并不是肿瘤,与我们平时说的肿瘤完全不一样。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居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所以颅内动脉瘤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80%至90%的动脉瘤患者是在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才发现。部分病人在动脉瘤破裂前常有明显诱因,如重体力劳动、咳嗽、运动、酒后、情绪激动等。也有部分病人无明显诱因,如在睡眠中突然发病,通常以头痛和意识障碍最常见和突出表现。如果动脉瘤破裂,可能危及生命的应及早治疗。

血管介入术 不开刀微创显奇效

“出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要高怀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行CTA(脑血管CT造影)初步诊断,DSA(数字化脑血管造影)才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谢勇说,经过明确诊断,治疗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这需要开颅,创伤较大。另一种就是微创介入手术,在DSA引导下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将其充满,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泸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神经外科专业组为周女士进行了DSA(数字化脑血管造影),明确了病变部位。随后,医生们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认为应为患者施行微创介入手术,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谢勇结合患者病情,用丰富的医疗知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通俗、详细的沟通,患者及家属最终同意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谢勇与科室医生的共同努力下,神经外科专业组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清除了危险的“不定时炸弹”。术后,周女士恢复情况良好,目前已出院。

患者送锦旗 为妙手仁心点赞

周女士在出院前,为科室送来了锦旗,上面写着:“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周女士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嘘寒问暖、精心治疗及护理让她印象深刻,赞不绝口。“没想到不开刀就治好病,医生护士都对我很好,感谢你们!”周女士说。

无明显诱因头痛应尽快就医

泸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谢勇提醒广大市民:在出现无明显诱因头痛及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应尽快到医院行CTA(脑血管CT造影)初步诊断,DSA(数字化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因,为及时清除“不定时炸弹”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