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09日

大学设电竞专业, 是玩物丧志?

◎吴小叉

今年,中国传媒大学试水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专业。这个专业曾一度被戏称为“电竞专业”。这个专业是上课打游戏、毕业做职业电竞选手吗?这难道不是鼓励年轻人“玩物丧志”吗?消息一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四川有三所高校也相继宣布将开设电竞专业,此话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在一贯的主流舆论里,所有和游戏沾边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坏东西,关键是现在还要进大学和物理化学经济学一样成为一个专业,很多人的感觉是——真是翻了天!

首先有一点要搞清楚,游戏没什么不好,但电竞≠游戏。电竞的确是以电子游戏作为基础进行竞技,不过,它和普通玩家的娱乐有着很大的区别。职业电竞选手不仅需要对游戏设置摸得滚瓜烂熟,要有高超的策略和反应速度,紧密的团队合作,这是一项需要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先天禀赋和后天刻苦缺一不可的博弈对抗。

当然,电竞不是鼓励年轻人玩物丧志,也绝不代表设置一个以培养职业电竞选手为目标的大学专业有多合理。电子竞技,不是娱乐,它需要学习、需要专业、需要系统练习,但这一项专业技能就一定适合标准化培育,尤其是当作一个大学专业来进行高等教育吗?辩论也是一项非常好的专业技能,需要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应变能力和口才,它也需要学习、需要专业、需要系统联系,还没有电竞这样依附于游戏的“原罪”,没人能否认它的好,几乎每个大学、每个学院都有辩论队,但不会有高校去设置一个辩论专业。

中国的电竞平台估值惊人,职业电竞选手在大赛上也有得到好名次的,但整体行业水平依然在非常初级的阶段。电竞行业本身没有也不会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培养流程,中国的电竞行业也没有专业人才来支持大学教育。资本热捧让它蹿红,国家政策倾斜为它背书,职业选手一朝名利双收让人不禁艳羡。高校想蹭一把政策热度,个人想一炮而红,为这个专业创造了生存空间。然而,职业电竞选手尤其是一流的选手,并不能靠标准化的教学培养出来。

如果非要设置电竞专业,像英国一样,围绕着这个行业的赛事营销、公关和俱乐部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来进行培训,未尝不可,但它们都是设置在职业培训学校里的,目标也不是培养职业电竞选手。正如在发达国家,体育管理是个非常专业、发展完善的学科,但不会大面积的体育学校培养职业运动员。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却总是相反?

电竞不是玩物丧志,成为职业电竞选手也是个值得自豪的梦想。只是,电竞选手不是流水线教学上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高校也不该成为职业技能培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