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08日

“微信支付”时代 你还带现金吗?

近日,一项关于“现金是否是必需品?”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经不再是生活必需品。此外,不久前,支付宝豪言称:“未来5年,中国将进入无现金时代!”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进入无现金时代。是的,即便是街边的小贩,都在旁边摆上了支付二维码。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李莉 摄影报道

调查 不带现金照样消费

川江都市报记者近日作了一项“随身携带多少现金?”的调查,随身携带300元-500元现金的最多,比例近七成;只有约一成受访者随身携带的现金超过1000元。

“这学期开始我就几乎无现金生活了,兜里最多装50块钱给公交卡充值。”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小静是名90后,她介绍,“出门用打车软件,吃饭用大众点评,聚会AA制的话支付宝转账也很方便。”她表示,学校附近好多店都有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标记,只要带着手机,走到哪都不怕。

80后软件工程师李拓最近半年来也习惯了不带现金出门,因为他的生活很规律,上下班到单位停车不要钱,加油时用油卡,周末购物直接刷信用卡,各种缴费用手机银行,甚至发快递都能手机支付。“几乎只有好友结婚用现金包红包了。”但他最近遇到了尴尬事。李拓的岳母最近乘高铁到隆昌,他去接站,停车时才发现一分钱都没带,出站时2元停车费是岳母帮他付的。

85后市民杨女士是微信支付的忠实用户,身上几乎找不到现金。最近带母亲去购物,老妈心疼女儿工作辛苦,总想跟她抢买单。但是,当老妈刚把几张百元大钞掏出来时,杨女士已经通过刷卡、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支付等新花样“抢单”成功。老妈对此很无奈:“哎!你们这些年轻人,新玩意一套一套的,学不来。”

90后的周翎,在某金融部门工作,她说,平时出门几乎不带现金。如果遇到急事需要用现金怎么办呢?她说,一般会选择通过手机转账给别人,跟别人换现金出来。“没有现金不会没有安全感,手机没电才会没有安全感。”她还认为,带现金不安全,如果钱包被偷,里面的银行卡可以补办,但是现金却不能找回来。

周翎还告诉记者,她家附近的凉皮店、面馆、凉菜摊等都能移动支付。同样,川江都市报记者在一些连锁超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甚至一些街边的小奶茶店,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

安全 网络支付有风险吗

川江都市报记者发现,还有部分退休老人不太敢用手机支付。徐阿姨已经从运输公司退休8年了,不用带孙子的她,经常和姐妹们一起找乐子。“我有微信,儿子帮我开的,主要在微信群里收发红包,没有取出来过。”她说,日常消费仍然选择现金支付。平常她随身携带1000元左右,用完再去银行取,如果外出旅游会根据消费情况提前做好准备。“现在很多老年人被骗的新闻,很多都是跟手机有关系的,所以我平常也不太敢用手机支付,涉及到钱,觉得还是去银行比较稳妥。”

在“你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方式”调查中,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和银行卡支付是使用频率的前三位,现金支付排名仅在第四位。也就说,“现金支付”已经不是支付方式的主流。

《金融时报》去年发布的调查就显示,从去年3-5月开始,超过98%的人使用过移动支付平台。随着移动支付平台功能的多样化,诸如吃饭买单、话费充值、网上购物,甚至交水电费等,都可以使用,如果再算上信用卡、借记卡等卡类支付,电子支付正在取代现金纸币支付。

据中国经济网称,央行已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该规定在去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国内几大支付平台都进行实名认证。现有的移动支付所存在的问题,集中在移动支付平台因技术问题存在漏洞,泄露用户个人信息而造成个人财产损失。移动支付平台都实名认证后,每笔交易金额都更加透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支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