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楼道里的杂物清理干净了,“牛皮癣”消失了,楼道里的废旧电瓶车也清理了,进出小院儿方便多了……这是泸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家住江阳区兴隆街的居民夏雨的切身感受。
自从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不少市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小区环境更加整洁了,交通更加有序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无处不在的文明,正悄然改变着泸州市民的生活。
家门口的路好走了
“小区楼道里堆放的旧沙发、破旧三轮车终于被拖车给拖走了,我们院儿里居民的一块‘心病’终于去除了,楼道干净清爽了,院子也似乎变宽了。”昨日,谈及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影响,夏雨感受颇深。
在夏雨看来,小区的变化让她感觉到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首先是小区外墙和楼梯间的墙上,以前横七竖八乱贴、乱涂的小广告看不到了,泛黄的墙面被粉刷一新;走出小区后,街边人行道不再坑坑洼洼,雨天一踩就溅水的小方砖被利于渗水的特殊混凝土路面取代,铺上了盲道、装上了护栏,整条街看上去更规范、更整洁。
小区里停车有序了
小区停车难一直是困扰老旧小区业主的难题。近日,这一难题在江阳区农牧小区也有了大改观。
“小区里的停车线重新规划了,凡是预定车位的业主都自觉将车有序停放,禁止外来车辆进小区,一下子觉得小区的空间都变大了。跟以前的乱停车、难停车相比,这里有了很大的变化。”曾先生是农牧小区的业主,他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以前小区停车没人管理的时候,每天都会堵车,有时候还会发生擦挂,引发业主纠纷。
除了停车更有序、进出更通畅,最近几个月,曾先生还发现小区里没有人再乱扔垃圾,垃圾箱旁边也再没有乱丢的垃圾袋了。仔细观察,他发现,居民都开始自觉将垃圾投放进垃圾箱,保洁人员来清理垃圾的次数也变多了。看着小区内悬挂的“创建文明城市”标语,曾先生明白,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让大家变得更文明了。
市民更文明了
如今,走在泸州的大街小巷,无论是路灯灯箱,还是公交站台、工地围挡,随处都可以看到制作精良的公益广告
“‘您好’‘请’‘谢谢’……一句句关怀,一声声谦让,一个个感动,都让我们看到了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已经在我们心中。”市民李先生说,记得多年前,乘车、购物、看病都比较拥挤,自觉排队的人很少。现在,自觉排队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习惯,但至少不会一拥而上。这些变化也是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城市文明的一种表现。
小潘从事公交驾驶工作近8年了,他见证了公交车厢内的变化。近年来,公交公司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加强员工管理、文明宣传进车厢等方式,创造了文明候车、乘车的客观条件,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提升着整个城市的文明。小潘说,如今的公交车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让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车厢内已经形成了宣传文明、践行文明、维护文明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文明、和谐已经深入市民心中,成为市民行为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