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展览馆就是对外形象的名片和接纳各方宾客的会客厅。高品质的展览馆可以彰显城市的品位和气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位于内江市市中区公园街的芭蕉井展览馆正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它不仅让市民可以免费参观艺术家的作品,也为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学习交流平台。
◎ 内江晚报 李沛润 文/图
芭蕉井展览馆创建人杨念是张大千先生的“狂热粉丝”,很早以前,得知芭蕉井是张大千先生的出生地,他便对芭蕉井念念不忘。
2015年,在离芭蕉井80米之外的地方,杨念筹建了芭蕉井展览馆,为大众免费开放,为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他说,大千故里、文化内江,需要将“大千故居”名扬其外。
芭蕉井展览馆开放近两年来,先后举办了“臧跃军书画摄影展”、“内江首届铁路职工书画展”、“中国黄氏书画家作品展”、“梅鹤年余盛钧书画展”、“内江首届农民工书画展”等几十次大型展览,其中既有知名艺术家画展,也有“草根”艺术爱好者作品展,为不同层次、身份的人展览作品、交流艺术提供了平台,受到内江市民和国内外书画家们的高度赞赏,很多外地的书画家也慕名来参展。
“没想到,我一个农民的画可以在这里展览”
2017年4月,芭蕉井展览馆举办“内江首届农民工书画展”。张长元和老伴走进展览馆,看到自己的画作被市民欣赏时,心情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个农民,活了六十多年,从没想过有一天作品能够进入展览馆供市民参观。
张长元家住内江市经开区交通镇,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从小就在牛背上学画画,画画是他生活中唯一的爱好。上世纪70年代,张长元所在的农村学校没有美术老师,自己也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美术课程,他就把自己看到的山山水水通过铅笔描摹下来,一遍遍练习,找画画的感觉。
那时,村里的人农忙过后,很多都会进行棋牌娱乐打发时间,张长元独自来到内江市市中区天津街一带购买路边摊的小人书,小人书上基本都是用线条勾画的人物和景物,这也是张长元唯一的学习机会。每次来到这里,他都会把自己卖粮食余下的零钱换几本小人书带回家,然后一个人默默地在家里的小屋画画,“我的绘画基础就是这样养成的。”张长元说道。
张长元更多的绘画素材来自生活。家乡的花草、山坡、田野是他画笔下呈现最多的内容。虽然没有听过“写生”这个词,但张长元一直以来都在写生。后来,张长元也去了很多佛寺庙宇,临摹佛像雕刻、壁画、仕女画等作品,不断提高自己。“我几十年就这么过来的,一边画画一边务农。”张长元说。
从事绘画大半生,张长元从没参加过任何大型画展,在他看来,展览馆这种地方一直都很高大上,而他这种“草根画家”的作品,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所以,今年3月底,镇文化站的朋友推荐他参加芭蕉井展览馆举办的“首届农民工书画展”时,张长元根本不相信自己的作品能去参展。后来,芭蕉井展览馆负责人杨念邀请他参展时,张长元才半信半疑地来到展览馆,一边看同行的画作,一边思考。当看到不少同行的画作水平和自己相差无几时,张长元心里的自卑感才逐渐消失。
张长元将作品送去参展,当看到市民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静静欣赏时,张长元对展览馆由衷地感激。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画了大半辈子画,感到最有成就、最有尊严的时刻。“我的作品受到了尊重,非常感谢杨念先生,是他为我们这些民间艺术爱好者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张长元说。
据了解,“内江首届农民工书画展”共有十余名民间书画爱好者参展,参展的作品多是反映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的画作。除了像张长元这样的内江本地画家外,还有部分来自沈阳、宜宾的农民画家参展。
展出铁路工人的风采
2017年1月,芭蕉井展览馆在内江市市中区文广体新局和成都铁路局工务段、车务段(含高铁北站)的支持下,举办了“内江首届铁路职工书画展”,对于此次画展,内江铁路大千书画协会会长袁树德有很多感触。
袁树德告诉记者,过去铁路职工也举办过很多次画展,但几乎没有一次是在室内举行的,更不用说去展览馆了。袁树德和朋友们要交流艺术,只能在大洲广场、社区街道办等室外寻找地方办展览。每次举办展览,袁树德都像是在“赌博”,就是赌那几天的天气状况,如果天气好就万事大吉,如果刮风下雨,就只能搭帐篷。让他欣慰的是,每次办画展时,都会吸引很多市民驻足观看,大家对于铁路职工的生活、工作状况都很关心,对铁路职工的艺术水准给予了高度评价。正是市民们的支持,让袁树德坚定了继续办画展的决心。
2015年9月,芭蕉井展览馆建成开馆,袁树德一开始并不清楚这个展览馆的性质和经营项目,直到负责人杨念主动联系他,告诉他今后可以在展览馆里免费办画展时,袁树德看到了希望。
但袁树德一开始并不很放心,毕竟办画展是需要经费的,天下怎么可能有免费的午餐?直到他看到杨念把铁路工人的140余幅作品全数展出后,他才由衷地被杨念的行为折服。袁树德告诉记者,杨念和芭蕉井展览馆所展现出的公益性、文化性和开放性,是他很少见到的。
让袁树德更感动的是,为了达到最好的展览效果,杨念还自费将参展作品做成小视频,放在展览馆外的大屏幕上面滚动播出,让街边行走的市民不进馆也能欣赏到艺术作品。袁树德说,做视频是非常花时间和精力的,杨念能考虑得这么周到、做得如此全面,他对艺术的热爱、对宣传家乡文化的热忱真是可见一斑。
袁树德说,“内江首届铁路职工书画展”之后,很多人加深了对铁路职工的了解。以前,普通民众对于铁路职工的了解大多数限于坐火车时的一点印象,或者一些影视作品的镜头,但铁路职工的生活状况是不被大众所了解的。通过那次画展,市民可以近距离深入了解铁路职工背后的故事:或许只是一幅修路的画作,就能知道铁路工人们背后付出的努力。“让艺术展示普通人的风采,让普通人免费享受艺术,芭蕉井展览馆做到了,了不起!”袁树德说道。
让内江文化走向全国
2017年2月,在中国黄氏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芭蕉井展览馆举办了“中国黄氏书画家作品展”,来自全国各地共10位黄氏书画名家带着70余幅书画作品来到内江参加展出。说起此次展出,内江籍书画家黄新华感慨万千。
黄新华告诉记者,她很早就和杨念认识,很赞赏杨念创建芭蕉井展览馆的举动。她认为,芭蕉井展览馆代表了未来展览馆的发展方向,能真正让内江文化走出内江、走向全国。这次在内江办画展,主要看重两个方面:一是参展的画家都觉得内江是书画之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大家的画作在这里展出,更能找到知音;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芭蕉井展览馆所在的地方,就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出生所在地,能够在这里举办画展,是所有参展的黄氏艺术家的共同愿望,毕竟张大千的艺术水准是世界级的,在这里办画展让各位画家感到很荣幸。同时,这样的艺术展览能够提高内江市民的艺术鉴赏水平,对于文化走向基层,走向群众是非常有益的。
黄新华认为,芭蕉井展览馆为各个层次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既能达到宣传文化的目的,也能让众多来自全国的艺术家们感到欣慰。内江作为正在快速发展中的西部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的熏陶,这样才能从精神上让广大市民得到养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在这点上,芭蕉井展览馆无疑走到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