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处于枯水期的自贡釜溪河不仅滩涂暴露出水面,在大片的滩涂上,自贡市民还发现了大量的瓷器、陶器碎片。
经自贡市文广新局文物专家考古试发掘鉴定:出土的器物大部分为清末至现代产物,少量为清中前期产物,而出土的铜钱涵盖明末至清末各个时期,从中也可窥视出清代釜溪河上发达的盐运、繁荣的沿岸商业、丰富的自贡盐文化。
◎ 自贡晚报记者 陈莉媛
河道散步
意外发现可疑“碎片”
5月24日,自贡市民曾先生和家人一起沿着釜溪河河道散步,行至东兴寺大桥附近时,在暴露的滩涂上拾到一些可疑的“碎片”。
觉得有些蹊跷的曾先生马上将情况反映到自贡市文广新局。“接到群众反映后,我们马上组织4名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考古试掘,”自贡市文广新局相关领导告诉记者,市民发现“碎片”的地方位于东兴寺大桥下的滩涂,“正是由于近期釜溪河处于枯水期,滩涂暴露出水面,所以这些文物才浮现出来。
此次试发掘自5月25日开始,至5月28日结束,历时4天,共发掘探沟一条,探方两座。出土物品包括釉陶罐、铜钱、瓷片和陶片等。
文物专家表示,经发掘研究,探沟和探方土质均为砂石,表层至底层也发现大量碎砖、板瓦、塑料、玻璃等现代产物,表明此处“现代扰动”明显,因此可以判定东兴寺大桥滩涂地层均属于扰动层,无文化层。再结合各个方面进行推测,可以得知东兴寺大桥滩涂应为清代至现代流水堆积和人为扰动(包括淘沙和垃圾倾倒等活动)形成。
新的开端
探索釜溪河沿岸文化遗存
记者了解到,在发掘的深沟和探方中,未发现遗迹,出土的物品主要为釉陶罐、瓷片、陶片、铜钱等。发掘的瓷片以青花瓷为主,少量青釉、绿釉瓷片,瓷片纹饰豌豆花、莲花、几何纹等,瓷片底部有“杨”“顺”“米”等款。钱币主要为清代产物,一枚“嘉庆通宝”铜钱,圆形方孔,钱面文为汉文“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钱背满文左“宝”,右为满文铸造钱局名“川”,文物专家判断,应为清代四川宝川局铸造。
本次发掘地层扰动明显,出土的器物方面,瓷片、陶片从器形、釉色、纹饰等方面判断,大部分为清末至现代产物,少量为清中前期产物。出土铜钱涵盖明末至清末各个时期。
此外,东兴寺大桥滩涂上游不远处为关外码头遗址,关外码头为釜溪河上清代著名盐运码头。文物专家表示,从此次发掘出土大量瓷片、铜钱能看出清代釜溪河上盐运之发达、沿岸商业之繁荣、自贡盐文化之丰富。
因此,本次考古发掘对釜溪河沿岸文化遗存探索有重要意义,是对釜溪河沿岸文化遗存探索一个新的开端,后续工作也将积极开展,使更多文化遗存得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