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32 川江都市报社主办川江都市报社出版新闻热线:3190929






2017年06月03日

泰晤士河边的臆想

泰晤士河边斜晖脉脉

◎ 陈大刚

作者陈大刚目前已经游历世界近30个国家,其中包括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柬埔寨,欧洲的俄罗斯、希腊、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非洲的埃及、南非,美洲的美国、巴西、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主要国家。并一一写出了这些国家所涉的相关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及作者个性化感悟与思考的游记体散文。

国会大厦与威斯敏斯特教堂是邻居,整体造型有如王冠,还有众多塔楼、针塔般尖顶、尖拱窗、浮雕、飞檐以及镶有花边的石雕。这样一说,本来应该很文化的地方,事实上却很生猛。比如,英国国会——上议院和下议院的议员们,就经常在这里讨论英国应该何去何从;比如,二战时邱吉尔就在这里发表了著名演说!

与威斯敏斯特教堂相比,著名的唐宁街10号虽贵为英国首相官邸,但从建筑规格与气派来说,简直就是“寒门”——它坐落在一条极不起眼的街道上,与左邻右舍的门牌上标有的阿拉伯数字一样。它的“10”号,特别之处也就是几个士兵把守着一道黑色铁栅围着的门。透过那“寒门”往里看,怎么也看不出里面那些貌不出众的房子有什么稀奇之处。

从唐宁街10号到白金汉宫,走路也就不到10分钟的路程。白金汉宫是英皇的“微信空间”,那皇宫是一座四层正方体的灰色建筑,庄严的正门悬挂着王室徽章,宫殿前面广场上,有一高大上的大理石台,金光闪闪的胜利女神金像,就站在那石台上;还有一雕像是维多利亚女王,雕像上的金色天使,张扬出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辉。导游介绍称,皇宫正上方如果飘扬着英国皇帝旗帜,则表示女王在宫中;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代表女王外出了。之前在马来西亚和印度旅游时,他们的王宫也以这种方式,标志国王的在与不在,当时感到很有创意。现在才明白,难道是“COPY”了英国?

地球人都知道,人类文明最先是从河流启程的,比如黄河之于中国,恒河之于印度,伏尔加河之于俄罗斯。所以,许多城市是吃着河流的“奶水”长大的,比如巴黎“吃”塞纳河,开罗“吃”尼罗河。伦敦也是“吃”着河水长大的,这河就是泰晤士河。

我就站在泰晤士河大桥上看泰晤士河。河面比塞纳河要宽大,水量也丰沛得多,印象中好像与尼罗河不相上下。当然,怎么也比不上我在青海贵德与宁夏银川看到的黄河那般有气势。

不过,泰晤士河边的伦敦成为城市,竟然不是英国人“原创”的。2000多年前,当罗马人踏上这个后来被称为英国首都伦敦的地方时,泰晤士河只是在“斜晖脉脉”中孤独地“水悠悠”,岸上是真正的野滩无人。既然来了,就要落脚,于是罗马人便在河边建了一个叫“伦底纽姆”的营地,之后又在河上修了一座桥并修筑城墙,之后就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再之后,沿河才发展出10多座城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这些名胜古迹都在这条河上。

有风从河上吹来,伦敦的阳光很迷人。在一种漫无边际的臆想中,我开始细细琢磨英国。比如人为设置了“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切为东西两半;比如又弄出了一个“格林尼治标准时间”,让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钟表,都必须尊崇它“滴哒——滴哒——”的号令,来调整自己钟表指针的走向;比如在别的国家,电话亭、邮筒都是绿色,公共汽车则五颜六色,但英国就偏要一概整成红色卖萌;比如伦敦满大街跑的车,方向盘硬要整在右面,车辆行驶就是要靠左;再比如,计量方式就坚持要用什么英尺呀、英亩呀、加仑呀、盎司呀什么的,就是不与米呀、平方呀、公斤呀这些国际通用量接轨……

我没有办法解释这一切——英国这样一个湿冷、偏僻,孤立于欧洲大陆的岛国,阳光日照本不充分,区区20多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它的君主立宪制、蒸汽机、牛顿三大定律、达尔文进化论、莎士比亚戏剧,每个都可独迈千古。一提到这些,我就想到了伦敦郊外的那些宁静小镇,传播给美国西部和南非海边小镇的优雅高贵;想到了英格兰“高尔夫球场”一样的乡村旷野,对我曾经看到过的新西兰广袤牧场的“强势”移植;想到了印度人挂在口头上的话:“英国人给我们留下了英语、议会和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