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5月27日,泸州市龙马潭区一在建高楼上,两名男子突发疾病。急诊医护人员、担架工带着超过50斤重的急救医疗器械、急救药品,短短5分钟徒步冲上23楼,立即进行院前急救。狭窄的楼道,大家侧身行走,转运病人……整个急救过程有条不紊,两名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这则新闻经《川江都市报》报道后,各大网站、公众微信号纷纷转发,不少读者、网友为医护人员徒步爬上23楼救人点赞。当天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担架工却淡淡地说:“这是本能的救人,即便是没有电梯的30楼、40楼上有病人,我们同样会跑上去。”
是的,在医护人员的眼中,爬23层楼救人算不了什么。这只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个瞬间。在每家医院,各种场合、各种情况下救人的举动、场景,每天随时都在发生。很多瞬间,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患者、家属、社会更多人无法亲眼看见。当有这么一个或温馨、或感人的真实镜头,被媒体报道、被网络知晓,就会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是社会对医者仁心职业品质的认可。
然而,在这个浮躁、焦虑的时代,医患关系不融洽时有发生,医患纠纷仍然存在。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医生和患者之间没有良好有效的沟通,把原本简单的医患关系,变得微妙和复杂化。
每一位医护人员成为白衣天使前,都会一遍一遍吟诵希波克拉底誓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较好的诊疗技术服务,不枉作为一位医者的责任与承诺。当我们看到医护人员用5分钟冲上23楼,急救突发疾病男子的新闻,又一次拉近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正如网友感叹的一样:我们喜欢这样的医护人员,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医护人员。
职业使然,医务人员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中,医护人员艰辛又劳苦,他们肩负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任。患者的生命,在他们心中永远最重。我们看到了冲在一线的急救医护人员,用行动挽救生命;我们看到跪在地上抢救患儿的好医生;我们也看到了为了救治病人连续奋战在手术台上,最后积劳成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白衣天使……他们视病人为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5分钟冲上23楼,救了两位男子的生命。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本能救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理应赢得全社会的关心和认可。这样的故事,再多也不嫌多。今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医生是故事的主角,在城市的另外一个角落,包括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市中医医院等医院的医生同样是主角。故事今天可能发生在两位男子身上,明天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本能救人”故事很温暖,我们都为其点赞。